Thursday, December 22, 2011

捍卫苏丹街保护历史文化区

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并非完全背离,也非绝对冲突。都市的建设,市民应该都有权参与建言献策。特别是公共建设,涉及公众利益,更是无庸置疑。
捷运公司准备动用苏丹街的地段兴建捷运,以改善市民出行的便利,整体考量应该是便民的,但执行过程如果逆民意而行,那就是等同借“便民之名”,行“扰民之实”,这是广大市民所难接受的。
当地受影响的业主及居民,以及关心历史社区与文物遗产的人士都有 “知的权利” ,他们要知道发展的真相以解疑惑与焦虑。
民主社会讲求的是沟通,我们认为直接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是必要而迫切的。事实上,凡是涉及公共建设,作业透明化是避免引发社会矛盾与对立的手段,发展商与政府岂有不明的道理。我们坚信,由捷运公司或政府召开公开的听证会来直面业主、居民与公众,听取民意,才可能解开许多疑团。
对吉隆坡市民,乃至于全国人民的话语权,不应该掩盖在武断的决策中。一意孤行,只会使政府发展的本意与民众的期待产生对立。
文物与历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追本朔源,更是一个根的问题。文明国家都以发掘文物、修缮文物、弘扬文物以彰显历史为荣,并借历史来还原城市的人文精神与面貌。其实,文物古迹不单见证了城市的兴衰成败,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城市组成中的重要环节,而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与传承性因此才有了凭借。
钢骨水泥堆切起来的城市,不论多么繁华与壮丽,如果没有历史的依托,也只会显示其贫脊。对一座城市而言,政府重视文物,就因为历史遗产往往同时能促进旅游发展,为国家创收。
苏丹街会引发各方争议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主要是这个地区是吉隆坡最早兴起的街区之一,也是华人在吉隆坡开埠和参与建设的历史见证。如果政府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整体考量,忽视城市最重要的历史因素,最终必然会伤害城市的人文精神。对苏丹街破坏,也等同变相摧毁国家的文化遗产,直接破坏我国少有并且国内外极负盛名的历史社区。
鉴往知来,曾是华人数百年来落地生根、辛勤开垦见证的马六甲三宝山,70年末到80年代初也几乎面对被铲平的厄运,以及有超过百年历史古迹的吉隆坡广东义山在2000年初也遭受著令搬迁的困境,当时幸得华团的发起,华社的响应,捍卫义山主权运动形成风起云涌的壮举,才可能让我们留住历史,免成遗憾。
首相署在国会针对苏丹街的言论谈及“不改道、不拆店、不保证归还业主 ”的方案,令人关注。其中“不保证归还业主”可视为等同于变相收购或征用业主的土地,罔顾业主的权益与利益。捷运负责人一方面宣称不会征用苏丹街业主的土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却不时催促业主提供产业估价,令人不得不怀疑其两面手法的动机,是否最终还是要逼迫业主就范。同时,政府一日不解除征用苏丹街土地的宪报,业主必然忧心将多于放心。
广纳建言,不必舍近求远,国内的学者及专家都可以贡献良策,如果绕道能兼顾到捷运的需要,又能确保历史与文物的保存,那何乐而不为。隆雪华堂将肩负使命,跨族群动员,结合文化,文史,文物等工作者及学者专家,共同捍卫苏丹街,同时也要唤醒民众对保留历史文物遗产的重视。
历史文物一经破坏,就无法复元。历史不会重来,文物不能重塑。捍卫苏丹街,不分族群,人人责无旁贷。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陈嘉庚精神的现代意义

在新马一带,提起陈嘉庚,不只在华社特别是年纪较长者如雷贯耳,甚至年长的友族人数也略有所闻。然而许多年轻人却对陈嘉庚非常陌生,更不必谈到了解其精神。这是因为陈嘉庚及精神的研究,主要在于中国国内及新加坡,而在我国却阙如。其实中国对陈嘉庚的研究主要在于其对中国抗日事业及建国的贡献,而新加坡民间研究则集中在其在岛内事迹及付出。然而,在当时新马一家的客观环境下,陈嘉庚的影响遍及新马,对马来半岛的影响,不论是商业活动、教育事业、华团及社会活动,甚至抗日运动都是值得我们后人研究并学习的。

盖棺论定,陈嘉庚的一生,是为国为民、正直正义的一生。他不会奉承,不惧权威,既是成功商人又能在后期全身投入抗日及社会运动,他对恶势力嫉恶如仇,执善而固执,以匡振正气。

其实,陈嘉庚涉及的领域颇多,可归纳为五大领域:(一)经商、(二)教育、(三)华团 / 社会、(四)抗日、(五)返中国后参与建国。

我觉得他所涉及的每个领域都有其值得后人学习之处,就如其在商业上坚持的是正派经营,强调正当企业伦理,诚信为主,甚至身体力行父债子还,都令人津津赞许。许多他手下的职员、生意伙伴、供应商等都得到他关照协助,而也成了后期社会事业上的好帮手,如李光前、陈六使等。他体恤下属,培育后进。他可称是战前华社精通国际贸易及制造业的工业巨子,而非传统的代办或销售商。

他在商场上的行为可称是“取财有道,用诸社会”。

以古鉴今的当代意义

陈嘉庚身为当年新马的华裔巨富,但又能在必要时为社会工作,特别是在抗日的关键时刻全身投入活动洪流,这更是值得我们研究

回顾当年,陈嘉庚成了新马南洋,甚至是海外华人的共同领袖,众望所归。然而他的挺身仗义之举,不乏争论性,甚至和华社中不少领袖尖锐对立。他虽有商人斡旋有方之道,也广结善缘,在大是大非时刻,他站稳立场,寸土不让。当他在中国为抗日慰劳途中,亲身调查了中国现况,便毫不犹疑地以一位中国国民党党员公开宣称“中国希望在延安”,当引起的争论及抨击可想而知,其出任在领导社团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国民党甚至派出特使(如吴铁成之流)到南洋策动离间。经他深入民间考察后,公开对福建省领导陈仪及广东省领导陈济棠之恶政强烈抨击,并称“则蒋委员及诸贪污等人,对余必更加切齿,亦势所必然也”,再次表现其嫉恶如仇、为国为民的立场。勇于仗义,敢于承担的精神正是今日华团领导所值得学习的。

商人从事社会活动,往往会遇到利益冲突时刻,许多商人难过这项考验关口,而选择低调、妥协,甚至转变立场。陈嘉庚的勇往直前也是经过一段时日的磨练及深思。他曾在英殖民政府淫威压迫下沉默多年,也曾为了大局而选择斡旋及内部协商。然而时局需要时,他则当仁不让,挺身而出。

今日的华团领导大多为商界人士,但其威信魅力似乎比不上前辈如陈嘉庚、林晃升、邱祥织等人,这是否因为功利主义横行,还是今日华社崇拜金钱地位,忽视人文素养使然。此时此刻,若重新研究陈嘉庚精神的内涵,以匡正风,塑建华社的正当风气,进而参与建设国家,岂不及时乎。

Friday, October 14, 2011

从民主人权到公民社会

谈青年团体的社会参与

回顾80年代的青年运动,尤其是雪华青,在推动民主人权的思潮中,强调重视基本人权,并希望当政者不要籍以国家利益为由来剥夺人民的民主人权。我们当时配合十五华团,反对内安法令、社团法令、官方机密法令、印制法令等之恶法,在华团行列中也算是开创了新社会风气。今天能看到政府俯顺民意决定废除内安法令,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小小的成果。青年运动的力量确也不容忽视。

建塑公民社会的时代逼切性
2008年第12届的全国大选308后,15华团倡导的两线制隐然成型,我国的政坛就此平地一声雷地开创了新局面。此趋势不但引发国内外各个阶层各领域人士的关注,也让本来对政治冷感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起社会的动态和政治的动向,大家都亲身体会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及民意不可欺!

为了进一步加速我国的民主建设,有识之士数年来积极推动公民社会理论建设,发展超族群的公民社会运动。在这国家转型的过程,青年团体应和国家发展趋势紧扣,积极参与社会改革。
社会参与
年轻人要多参与社团以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709净联盟的集会所发挥的民间力量让不少政治观察家都大跌眼镜。它不只得到我国民众的肯定,引起世界各地人民的关注,也直接促使政府推动国家选举的改革。这运动已在我国民主运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它也提供了建设公民社会心理的好时机。

年青人应热忱于社会活动,参与和关注社会的动态不应与社会脱节。年青人应该参与舆论的倡导,开拓理性公共空间,提倡和创造网络民主以及新闻自由的空间。

华团互动及转型
为维护华教与民主人权的立场,华团自己也需转型,主动多与外界互动,这是华团的现代使命。我们提倡资源共享,我们关注超越华社的多元课题,如:社会民生、环保绿化、新闻自由、文物保管、民主人权等。华社尤其是华青该把新思想及新兴议题带入华团,走出语言的局限、不分籍贯、以及族群,以迈向正真的资源公平分享的国家。
跨越与突破
这个社会期许我们的华青进行有效的社会变革工作,主动及积极的参与跨族群的互动。我们必须洞悉,在这多元民族的国家里,任何社会改革必须得到各族民众的认可,才能事半功倍。即使是华族的课题,也可以以其他语文向友族推介。如今林连玉这母语教育的前驱华族的族魂,已通过其著作的翻译,成了印裔社会的母语教育英雄。新一代青年可应用电子设施进行跨国贯连,这股网上的力量更是不可忽视的。

结语
新一代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社会改革运动时,有必要“化被动为主动”!把捍卫苏丹街的努力转为文物保卫运动,反稀土活动提升为环保绿化组织,反对双环扣书成为历史改革运动的契机,还有技职、国民型中学、辍学等教育改革,义山管理,选民登记,选举改革等等课题都有待努力。

作为华团的一份子,我们不附属在任何政党的旗帜下,也都不是政府机构的成员,是独立自主的公民社会组织。因此,我们应具有社会使命和道德良知、积极扮演公民社会成员的角色,有效发挥民间社会的力量!只有各族群公民组织,共同为建立公民社会而不辞劳苦、不屈不挠,在马来西亚的民主治国理想的日子将不远矣!        

Wednesday, October 5, 2011

学生就职培训计划(E2E):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持续合作

缘起

要确保有关大学符合这时代的需求,这大学就得和学术界、 企业界、 和政府部门(简称AIG) 取得良好紧切的联系。同时,这种“就职培训计划”必须能让所有利益相关者理解,并且是可实践的、可衡量的、可复制的,也可扩大受益学生规模的。
英迪国际教育集团为了在校园内推动就职培训计划,进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拟定了E2E计划(Enrolment to Employment) 。这个计划采用5个可行性的指导原则为目标,它是可通过对所有学府成员以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评估。无论要实践的是何计划内容,每个人都该规划自己的工作范围及工作计划进程,确保它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执教者也必须在课堂上与从业者的经验紧密接轨。

为了确保着培训的成功,大学领导层必须对此计划充满信心身体力行,如此才能取得巨大和积极的影响。同时,有关大学有必要成立中央办事处,授权积极执行此计划,扩大工作范围,争取AIG (Academia-Industry-Government) 的密切沟通互动,并直接汇报于首席执行员以取得最高实效。

此思维的改变必须是大学社区所能接受。我们执行E2E的经验显示学生、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都会出现抗拒的心理。我们尝试革新,推动个人特质的测试分析如:MBTI DISCHolland-SDS及颁发学生的就业技能成绩单,内容涵盖学生校内、外的活动成就,以充实他在英迪学习的履历。大学领导层及学术人员面对的另一项挑战是尝试把企业的期望融入课程的设计,并确保学生的作业是符合市场需求及时代性,并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进入职玚实习。高层人员在改变中须进行周密的策划和战略。我们的重点是如何将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工作角色衔接,加以配合以达致雇主和业界的要求。我们希望学生可以满意于他们在校园和课堂上的体验和学习。我们的课程设计是针对工作职务和职业生涯,我们带动雇主无间的融入教学过程,让英迪大学成为名符其实的就职倾向的大专学府。
E2E是英迪培育未来杰出员工,塑造企业界明日领袖的催化剂。E2E的措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晶,也是广受支持的策略,它能有效地培育出更多顶尖的国际性人才。

 

就职培训的纲要

E2E 是由英迪国际教育集团研发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潜能及确定雇主、专业人士、政府部门和业界的需求,以把关键之课题纳入课程并满足市场所需。
宏观而言,E2E希望达至下列目标:

1.    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讲师接触国际企业职场卓越标准及企管准则,并融入工商界、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工作环境。

2.   课程内容、课程活动和就业技能是依据国际市场要求设置以求达至业界的期待与标准要求。

3.   为求让学生更受雇主的青睐,我们主办活动、讲座会和研讨会以强化学生的就职经验、态度及能力和更好的就职潜能发掘。让他们掌握专业化的就业技能、了解职业发展概况以及具备必要的通用商业技巧(USB),以保障他们毕业后将备有立即应用的专能。

4.   发掘和提供业界合作伙伴及学生的网络商机及就职支援服务。

5.   为了加强与企业伙伴的合作,我们也通过圆桌对话加强劳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业界探访、课堂内的科研开发项目、职务实习、雇主、专业人士、校友“3分钟的录影问答回馈、业界的科技展、就业和职业生涯展、颁发业界肯定奖、和其他人力资本开发倡议。
E2E 课程是为了确保学生具有就业竞争的优势。从招收学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负起为他们打造美好未来的责任。

 

就职培训计划的倡议行动


就职培训计划推动学术人员、专业人士、从业者、专业行团、专家和理事机构的互动交流,以确保培育出来的人力资源是行业所需的顶尖人才,并达到平衡发展。

E2E的措施促使英迪成为真正的行业和职业启动机构,并让我们的学生更具就业优势。

一些广受欢迎的执行方案如下:
1.   业界与学术的圆桌对话。从业者或专业人士与教员们集思广益的讨论他们急需及密切关注的问题,探讨其目前和未来所需的课程内容,对于技术上的设定,并指出新的服务和市场技术的需求方向。

2.   行业与科系研发:课堂科研项目。行业或公司来鉴定课堂项目是和雇主或公司有关的,并可以在规定的34 个月内完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处理特定的任务之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知识与才能。学生需要向其雇主呈现报告,以让雇主知道他们的处事方式和执行任务时的启发。

3.   行业的附属和实习期:提倡实战工作体验的教学方案以让实习生容易把课堂所学的专业、商业和企业融入其中。雇主扮演着评估的角色将为学生实习的整个过程作出评价,学生也须呈上有关的实战体验报告。34个月的实习期(时间长短届期视需求而定)。

4.   行业探访和考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学生和讲师们一起跨出校园接触专业人士并真正地体验工作环境。从业员和雇主解说业务的运作和演练,在结束前备有问答环节。

5.   雇主三分钟的录影问答3分钟的视频直播让专业人士、从业者或雇主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忠告于学生和讲师,课题广泛可涵盖:如何提高就业或者其他职业生涯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和讲师了解雇主所需。并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雇主对市场的需要和各个职场上不同的技能期待,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相关的课程活动。

6.   行业奖项、奖学金和赞助。我们的学生受到业界的肯定,不管是学术或非学术方面,毕业典礼上获颁有关行业的奖项,同时赞助公司也提供面试和就业机会予学生。这个措施为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让企业与公司的形象得以深入民心。

7.   企业的技术交流。邀请企业伙伴、雇主和专业人士来讲课,企业培训, 研讨会和工作坊来探讨有关商业、市场学、金融、工程、保健、科技网络和服务业等市场趋向实况。

8.   工作实习(JIPS)和就业招聘展。所有英迪的学生都须在最后的一个学期进入实习期。我们将邀请企业伙伴在校园内设立征聘摊位以招揽实习生和待业毕业生。我们将提供有关的指引和协助于有关的公司。个别公司代表组成小组以带动职业生涯论坛和问答交流让我们的学生和教员受益良多。

9.   人力资本的发展和督导。英迪教育集团有顾问团和培训教练员的支援以提供2小时的内部咨询服务和免费的职业伙伴培训。人力资源部根据免费咨询和培训需求分析(TNA)的反映作出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生产,主管及普通职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协助。雇主也为其未来员工各别量身定制合适其学业发展的机会(迈向高学历),以提升其主管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此外,我们邀请行业的代表来加入我们的行业咨询小组,一起制定行业相关的课程。

 

结语


英迪国际教育集团采纳E2E是为了确保我们孕育出来的学生毕业后真正拥有创意、独特、并备有关键的软技能、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敏锐的思维、时间和项目管理的经验,并有信心面向现实职场的挑战。上述E2E 计划的特点是:

1.   善用雇主和从业者的网络来衔接一流的学习体验。

2.   课堂上的课业项目通常以组别化分,学生人数为每组35成员;开始时是由擅长于软技能的教员来执行,注重培训团队精神、沟通、合作、作业呈现技能、敏捷思维、领导才能、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和其他。课业项目和问题处理(涉及实业相关的挑战),论文不包在内。

3.   通过行业的探访和接触,模拟雇主和从业者真实工作环境的讨论、互动及客户接待,以经历来体验和学习。

4.   雇主最重视的重要技能,可从学生与从业者的直接接触互动中掌握,并把实战经验带入课堂教学中。

5.   增加学生的知识及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备具应对技能和体验现实的职玚生活,并启发他们的市场领导潜能。

6.   雇主可通过校园面试和课业项目活动录取潜在的员工。

7.   E2E的措施让常参与的学生一年后就业能力上获得提升。
总结,E2E是英迪教育集团独特和创新的开发和培育顶尖人才战略。

Friday, August 12, 2011

华团产业归谁?

 谈华团资产的管理

我国传统华团大部分都购置产业。这些产业有些是纯由会员捐款,也有向社会公众或其他民间团体募捐而建,甚至政治人物及部门也曾慷慨解囊。经过多年经营,再加上历年来产业地价的增值,一些华团的产业已价值不菲,华团的财务来源也尊定了稳固基础。

近年来社团产业信托制度衍生不少问题。遇到华团面临会员锐减而议决解散时,如何处置华团产业更成了社会课题。至于社团参于商业活动确又引起诸多纠纷。为了因应许多新现况,华团不得不正视华团产业管理及寻求方案。
         
其实谈至华团产业归谁,我认为在法律上华团产业虽归于有关团体的会员,但在情理及华团伦理上,这些产业的受益者应包括整个华人社会。购置建设华团产业时很少团体仅靠会员的捐助,况且更不会是目前仅存的会员单独出钱,出钱出力者肯定包括不少已逝去的会员及其他社会团体/个人。若任何华团意图瓜分自己团体的产业,让会员平均分利,将严重打击社会对公益事业/民间团体的公信心。
         
华团是非营利的民间团体,有者甚至已提升为名副其实的公民组织。它的产业是供应用而不是为了累积资本,运作过程遵守取“自社会,回馈社会”的共识。要照顾会员福利,不该以社会公器去谋私利,个别弱势会员可得援助但绝不能全体会员平均坐分利益。
         
虽说理论上华团资产可以再投资,以求取存余造福社会会员,但历史经验佐证此类参商业活动往往引发不少人事纠纷及利益冲突,甚至带上公堂,破坏了华团服务社会的创会宗旨。除非交由专业人士全权管理,华团领导人又能坚守管理权与有权断然分隔,否则不宜鼓励华团涉及商业活动。
         
华团要严守其公共性的特色,坚持操作透明及向公众责任的处事原则。领导社团绝然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这样华团才能继续与时代并进,感召后进,促使华团转型成公民团体。

Monday, August 1, 2011

有理有节的公民运动策略

谈白小保校抗争

当接到《庙里的课堂》出版者要求我为此书作推介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一直以来都想为白小事件作这样的总结,即白小的保校抗争,确实是公民运动有理有节抗争策略的成功例子。 

2001年白小关闭,至2009年白沙罗中华小学在白小原校重新启用,这的确是个充满挑战,风波起伏的公民抗争过程。这是捍卫社区教育权利的草根运动,更是华教保校的基层行动。

隆雪华堂在2001年年底挂上记日牌后,经历三任会长(已故旦斯里颜清文,陈志成及拿督黄汉良)保持着贯彻始终的共识,屡受压力而不屈服。有一次我与华总同行与前首相阿都拉对话,谈到白小问题,岂料首相私人秘书林博士竟大声说雪华堂悬挂的白小记日牌不拿下就不必谈此事。在我开腔辩护后,还好当时华总总会长拿督斯里林玉唐也仗义直言,而首相也明瞭事理转开课题。 

白小保校运动是个没有个人英雄的公民社会运动,庄白琦编著的《庙里的课堂》不是历史书,它仅是一个运动参与者对此抗争的心路历程的记录,心得感受及经验分享,各方人马不必太过敏感。历史是人民写的,而人民这称呼包括了所有参与此运动的民众。

我称之为有理,乃因这保校运动也是保家园运动,是不可否决的社区需求;其有节在于不卑不亢的抗争策略。 

在大选和补选期间,抵着官方压力白小村民们继续争取任何政党的舞台公开坚持诉求。当有关当局建议旧白小已经迁校,不能重开,但可以通过迁校的方式来处理。这技术性处理被接受为不违反为社区保存一间华小的原则。这种伸缩性的协商,正是有节的公民运动手法,值得被肯定。
白小保校运动因其有理有节抗争策略,赢得了不少朝野支持力量,令当局虽不满却基于民意而没有悍然镇压。

让我们从这成功的公民运动中学习,看到成绩才会继续推动各领域的公民运动。

Friday, July 29, 2011

中国经商的要诀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华侨基于中国情意结及商机,曾踊跃进入中国投资贸易。对于首波进入中国经商者,确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由折损而返者。今天回首华裔与中国经商的历程,我确实可总结主要的因素有三:

(一)  语文沟通及文化差异
虽然不少进入中国经商的华商都谙华文与中国生意伙伴同文同种,但基于国情不一环境相异,文化的差异不同相当大。应用同一语文,有时大意之下反而造成语文上的误解。我们必须主动去了解当地人语言的真正内涵,不可想当然尔,人们最常提的例子是当中国伙伴说“问题不大”,不表示没有问题。

(二)  对各级政府权限的了解不足,对当地法规认识有差。
许多华裔开始在中国经商前,不曾下足功夫去了解当地法规,对当地政府权限更是不了解,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时法规不完善,当地伙伴偶会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误导之。外商若冒冒然大举进行投资及贸易,因而吃了不少暗亏。

(三)  缺少人脉,当地合作伙伴不当
在中国为事人脉关系比在他国经商重要。这是许多在中国经商的华商的经验之谈。就如在任何外国经商一样,寻找适当可靠的当地合作伙伴是成功的开始。许多华商急功近利一意抄捷径,结果遭受财务损失及精神打击。

然而,中国的崛起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为了企业的继续发展,我国商人不能不考虑和中国经商贸易,甚至相互投资。要减少与中国经商失败的可能性,可参考下列的五个行动准则:

(一)寻得关系良好可靠及有企业道德观的当地企业伙伴,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方式进行长期性合作经营。

(二)尽量避免单打独斗,应以企业聚落方式与其他我国上下游企业进行策略性联系以更大的集体力量进行经营。

(三)必须熟悉的我国经营思维成为与中国经营的行动准则,重新学习当地的法规及经营常规。

(四)坚持诚意守法的正当经营原则,不寻找违法的“对策”。

(五)随时应付多变化的中国法规,这是因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为期尚短,许多政策的规定是以“摸着石子过河”的方式进行定期性检讨及改善。

目前,中国已是个多层次发展、多样化产品市场及多等级顾客的经济大国。从贵州人均收入1900美元至上海的11500美元的差距,可见得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是钜大的。要成功与中国经营,就有必要选择性地专注于某一市场,并根据个别地区的经济状况拟定个别行销策略或经营手法,以变化无穷的策略因应变化不断的政策的市场,坚持正当经营手法去开拓中国的巨大市场。

709 - 我国政治的分水岭

净选盟 2.0这次的行动,结果出乎各方的意料之外。它有效地激发各族民众的政治激情,肯定在我国政治民主化运动中占据重要一页。

其实,当净选盟2.0工委会宣布将在79日上街游行呼吁改革选举制度,确保公平干净选举8项诉求时,许多民众并不在意。事件的演变可说是负责当局处理手法笨拙,或是傲慢心态独尊思维所引发。

当选委会向净选盟喊话,要求先取消集会再来对话,这已是全然不符合现代民主的举止。它公然否定宪法赋予公民集会游行的权利。至于土著权威组织不断妖魔化净选盟,仅是败事有余不得人心的做法。
   
至于当警方开始在各地拘留穿黄衣的净选盟支持者,甚至祭出“共产党分子威胁国家的恐吓,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笑掉牙的抹黑旧伎俩,难以服众。当净选盟领导宣布要向元首提呈要求改革选举的备忘录,而元首针对改革选举及709大游行发表御词,整个局势确也缓和不少。当净选盟领导人表示接受元首的呼吁,改游行为集会,这正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想法,以理性对话解决歧见,但并不表示放弃把集会游行当作最终手段的公民权利。
   
岂料首相接受让净选盟在体育馆集会后,次日又以净选盟为非法组织为由,反对此方案。至此国家领导人出尔反尔,道义上已输了一仗。民心同情弱者,更倾向有理有节的公民抗争。净选盟领导拿督亚美嘉进退自如,即可协商又能坚持原则寸土不让的领导典范,正符合了民众对公民奋斗领导人的期待。至此,这位我国公民运动领导人有理有节权威已立,不卑不亢形象已建。
   
反之,不论政府领导人、总警长、选举会等处理危机手法相形见拙,更不提土权这政治小丑的自讨没趣,成为国际笑柄。
   
如今尘烟落定,人民民主意识已迈前一大步,最大突破在于促使原本不热衷于政治的年轻人政治激情澎湃,改革呼声响遍大马各个角落。各族人民因共同民主目标走在一起,这种运动中凝结的社会共识及民主理念,岂是种族主义者所能分裂的。
   
两线制更具茁壮成长的动力,多元民主政治思维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终于看到了国家改革进步的曙光!
   
向净选盟致敬!

Tuesday, June 28, 2011

中马钦州产业国

马中经贸的新突破

当中国总理温家宝于428日在访马时,公开宣布中马两国已议决在广西省钦州市建立中马钦州产业园时,当场引起在场的人士兴趣高昂议论纷纷。这确是中马两国经贸关系进展的里程碑!此产业园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人参与在中国国土上,如此规模大规格高的第三个建设计划,前两个项目皆以星加坡政府及企业为合作伙伴 ---星加坡苏州工业园及星加坡天津生态园。这次马来西亚有此荣幸参与其盛,也凸显出我国在中国心目中的经贸及外交份量。
中国为何选择北部湾的钦州为中马产业园的地点呢? 主要因素在于钦州是广西沿海的交通枢纽,位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及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区的结合部。它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工业城市,已建有13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其保税港区以对接东盟为其核心战略目标,而此产业园则是以区域物流中心为其建设目的。
此产业园整体规划为50平方公里,开发期共15年。首期规划活动区占6平方公里,预期于5年内开发完成。此产业园将以中马两国经贸产品为经营焦点,主要服务领域为物流、矿产及资源加工、汽车配件工业、电子电力及石化装备制造、农业产品加工及现代服务业。这充分体现滨江工业特色及绿色资源特点。
此产业园定位为国际绿色宜居新城及综合制造基地,更期望能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优势互补的合作典范。
马中经贸总商会已于日前和钦州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联合成立双边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动双方企业组织园区开发公司,进行一级及二级发展并一起招商引资。
马中经贸总商会将尽力号召马中企业的参与此园区计划,为马中合作大业添砖加瓦,进一步巩固两国友好关系,互惠共荣。

(图一) 钦州与国际通道的交汇点

(图二)中马钦州产业园选址示意图

Friday, April 8, 2011

铮铮风范 - 悼清文

三月一日晚上十时许,得知先生竟骤然逝去,在心中毫无准备下接此噩耗,难以置信;转告拿督黄汉良时,他连声问是否确实,我一时无语,心中多希望不是事实!我回想当年,在雪华堂逐渐偏离公民社会团体角色扮演的时期,正是先生,挺身而出地将雪华堂引回正道,感触甚多,眼眶也湿了……
新年前随马中经贸总商会几位资深理事,拜会身为该会永久荣誉会长的先生,大家言笑风生,先生对该会今年即将主办的马中投资国际大会关怀有加,令我回想自己在2002年也是先生感召下才接下马中经贸论坛主席之职,进而与马中经贸总商会结下不解之缘。
其实我和先生的结交,始于1994年雪华堂改选前。当年先生决定竞选雪华堂会长而号召一群友人共组竞选团队,此战先生虽以一票败落,但依然持着谦谦君子作风,执行一个普通董事应尽的义务,直至下一次竞选胜利,顺利于1998年当上雪华堂会长之职。
先生担任雪华堂会长职四年之久,任内面对诸多华社问题的重重压力,依然坚持不懈为华社权益请命,以至前首相直称先生是“Tan Sri yang jahat”,并特别指明不得邀请先生出席一些活动。先生知道后淡然一笑置之。
先生铮铮风范,择善倔强又能兼听异议,当他人以理分析,先生也会改变己见。在捍卫吉隆坡旧飞机场路义山墓园群运动之初,先生并不热衷,认为火化才是华社应提倡的殡葬文化。但在各义山管理单位及多位华社工作者的沟通后,对该片义山墓园群的文化历史价值及城市绿肺功能有更深入的认识,先生就义无反顾努力不懈地投入捍卫行列,不卑不亢地进行协调争取工作,最终让别有居心者知难而退。
解决雪华堂永久董事存废争议是先生领导雪华堂的一大功绩。此问题于1980年浮现,却推延到20余年后在先生的领导下才得以永久解决,过程中得罪不少人(包括先生的一些商界老友),但先生为了华团改革在所不惜,让人不得不敬佩先生的领导风范。
先生浸身商界多年,但烟酒不沾,处处散发儒商风范,行事果断,嫉恶如仇,具有独立思维,绝不任人摆布。先生心直口快,偶尔会在言语间得罪他人,却又对人以诚相持,特别对于下属,常常表现关怀人道的温柔面。与先生共处,意见可以相异,但需要坦诚处理,必能同舟共济。我后来继续在先生领导的马中经贸总商会及华研服务,彼此对华社华团的社会改革理念相同,办起事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至于在20015月反对政党收购报业的运动中,先生更是多面受敌,但依然不动如山,当然不少华团也挺身作为反对政商勾结垄断媒体的后盾。正是在此战役中,先生在年青人心目中树立领导魄力与改革典范。这次运动已证明了谁是谁非,先生又一次以活生生实例佐证自己知难而进的生活理念。
其实先生决定领导雪华堂,就已显露您肯定雪华堂多年来为国为民当仁不让的传统,更知道对于一名商人而言,这是个不讨好的任务。但先生有改革华社的理念,要在晚年为华社献力,所以先生领导华堂时,身体力行果断推动社会工作。
如今盖棺论定,难道不是先生在雪华堂的领导风范,更清晰衬托出先生的崇高情操吗?!
先生一生热爱华教,众人皆知。后来者可藉着追思先生的事迹,学习先生对社会社团的改革心愿,更要兼持不惧困难,软硬兼施,有理有节的社会工作方式,为国家族群争取民主公平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