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华侨基于中国情意结及商机,曾踊跃进入中国投资贸易。对于首波进入中国经商者,确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由折损而返者。今天回首华裔与中国经商的历程,我确实可总结主要的因素有三:
(一) 语文沟通及文化差异
(一) 语文沟通及文化差异
虽然不少进入中国经商的华商都谙华文与中国生意伙伴同文同种,但基于国情不一环境相异,文化的差异不同相当大。应用同一语文,有时大意之下反而造成语文上的误解。我们必须主动去了解当地人语言的真正内涵,不可想当然尔,人们最常提的例子是当中国伙伴说“问题不大”,不表示没有问题。
(二) 对各级政府权限的了解不足,对当地法规认识有差。
许多华裔开始在中国经商前,不曾下足功夫去了解当地法规,对当地政府权限更是不了解,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时法规不完善,当地伙伴偶会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误导之。外商若冒冒然大举进行投资及贸易,因而吃了不少暗亏。
(三) 缺少人脉,当地合作伙伴不当
在中国为事人脉关系比在他国经商重要。这是许多在中国经商的华商的经验之谈。就如在任何外国经商一样,寻找适当可靠的当地合作伙伴是成功的开始。许多华商急功近利一意抄捷径,结果遭受财务损失及精神打击。
然而,中国的崛起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为了企业的继续发展,我国商人不能不考虑和中国经商贸易,甚至相互投资。要减少与中国经商失败的可能性,可参考下列的五个行动准则:
(一)寻得关系良好可靠及有企业道德观的当地企业伙伴,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方式进行长期性合作经营。
(二)尽量避免单打独斗,应以企业聚落方式与其他我国上下游企业进行策略性联系以更大的集体力量进行经营。
(三)必须熟悉的我国经营思维成为与中国经营的行动准则,重新学习当地的法规及经营常规。
(四)坚持诚意守法的正当经营原则,不寻找违法的“对策”。
(五)随时应付多变化的中国法规,这是因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为期尚短,许多政策的规定是以“摸着石子过河”的方式进行定期性检讨及改善。
目前,中国已是个多层次发展、多样化产品市场及多等级顾客的经济大国。从贵州人均收入1900美元至上海的11,500美元的差距,可见得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是钜大的。要成功与中国经营,就有必要选择性地专注于某一市场,并根据个别地区的经济状况拟定个别行销策略或经营手法,以变化无穷的策略因应变化不断的政策的市场,坚持正当经营手法去开拓中国的巨大市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