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9, 2010

马中经贸合作的契机和挑战

中国经济崛起是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大事,而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提供给大马人民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契机。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多元亚洲发展模式,这包括了多类型的市场、多层次的区域发展及多元社会经济状况,所以到中国进行贸易商务活动也得采取多元因应的策略。

马中经贸契机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1) 200211月东盟与中国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定于2010年正月正是落实全面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2)协议内容包括相互降底至废除关税、消除非贸易壁垒、推行互相投资及经济合作。
3)东盟中国整合后产生的17亿人口的共同市场及接近3兆美元国民生产总额。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东盟带来正负面的挑战。东盟可能尚失了原有的欧美市场,但也开拓了与中国经贸投资的商机。
2)基于低成本及提供大量高效率员工的优势,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
3)在中国入世后,对保护专利权的承诺及落实,加上政府利商的政策及庞大的市场,促使外资涌现。
4)中国品牌已逐渐被国际市场接受,从中国制造提升至中国创造势不可挡。

3.中小型业发展潜能
1)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动力,更是华裔经济建设的主要部分。
2)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占具重要的地位,中国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 40%
3)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小企业也受中国政府高度重视。

4. 服务业商机处处
1)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对服务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服务业具备国际水准。
2)服务业的主要资源是人力资源,我国可能提供此领域的服务,包括培训与教育、现代化管理、保健服务金融财务及国际行销等。

5. 中国急需增强国际市场营销能力
1)入世对中国而言意味即要提升国内经营条件及环境,又得提高产品质量及国际促销活动。
2)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
3)通过战略联盟,寻求中方合作伙伴,各献所长,优势互补。

6. 全球国家竞争力居首,配合中国“走出去”策略
1)中国首次被列为全球最具国家竞争力的国家,并预测将于205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人均收入已超3千美元,具备了到国外投资基本条件。
3)中国商人对分散投资至国外有强烈企图心。  

经营心态
    
1.持久力
1)恒心处事及坚持不懈是中国创业的基本要求。
2)不离不弃地专守自己专长的领域,但随着现实情况作策略性调整。

2.真心诚意
1)在中国经商需遵守中国法律条规,避开灰色模糊领域,不走法律漏洞,不清楚的事不干。
2)抱着诚意在中国办事,才能赢得中国伙伴及有关当局的信任及协助。
3)不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态度,除非只求投机取巧。

3.不卑不亢,学习再学习
1)在中国创业要掌握忘切的本事,然后再学习,如在地产发展上,必须先忘切我国执行的英国土地法,认真学习中国本身的土地法,才不会一败涂地。
2)千万不要过分信任或依赖对方的“高层关系”,以办事的绩效为评估标准。

4.不慌不急
1)处事按部就班。
2)不需随外部事件变化而草率决定,事件往往并不如所见所闻的紧迫。
3)在中国创业机会到处有,不急于一时。

经营策略
  
1.经营本土化
1)寻求当地 适当合作伙伴。
2)务必委派我国代表长驻中国,但经营团队必须逐渐本土化。

2.建立健全关系网络
1)重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定期向有关部门请教。
2)通过中方合作者建立广泛人脉,关系需时培养,日久见人心。
      
3.专注精神
1)专注自己最熟悉最专长的行业,而不是最热门的领域。
2)选定特定地区/城镇,不一定得选沿海大城市,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及市场调查作最后决策。
3)若是固定资产投资,应选择开发区(但不是县开发区)

4.优势互补,加强附加价值
1)与中国商人进行经贸合作必须选择能为中国企业带来增值作用的行业,以达长久经营的目标。
2)鉴定自己的附加价值,如品牌效应、国际关系、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等,以作为长期合作的条件。
3)中国市场已不是“原始”市场,更不再视资金为主要吸引力,技术创新、信息化资源及自然能源是目前中国企业寻求外方合作的热门焦点。

5.确立定位
1)中国的多元市场需多元策略,市场定位及产品定位是经营成败的关键。
2)品牌的建立及认同是在中国经营确促长期发展的不二法门。

马中经贸主要领域

1.传统出入口贸易
1)力争中国名牌的马来西亚或区域代理权。
2)
出口大马的特有产品及开拓中国市场
3)传统制造业被中国制造工厂取代后的转型,如转为塑造自己的品牌,建立国内外销售网络。
4)成为中国产品出口海外的策略伙伴。

2.进入中国的窗口
1)基于我国的法制、双语优势、跨国人才及国际网络优势,我国商家可成为海外企业进军中国的商业伙伴。
2)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条件可吸引外资以马为最初立足点,拓展中国业务
3)双向投资
- 具有优势的我国企业可在中国投资特定的领域,如:农业加工,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服务业等。
- 吸引中国资金赴马投资,配以利商政策及第二家园计划。

投资纠纷起因
在中国投资的许多海外商人都曾遇到各类各式的难题纠纷,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想当然尔”的海外商人更是因投资中国市场而血本无归。庞大的新兴中国市场对海外商人的诱惑力还是不减当年。随着中国入世,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而呈现商机处处,更令人趋之若鹜。在中国投资热潮之际,我们不可对在中国投资最常引起纠纷之因掉以轻心。

1.沟通误解
基于双方同样采用汉文华语,许多海外华人到中国经营过程反而产生沟通上的误解重重,以至把良好的合作商机毁灭了。这是同文同种,但生活背景及国情不一,语言发展相异所产生的负面副作用。

2.法制不彰
中国的法律制包括商业法等与海外法律相异不小,投资外商缺乏对当地法律足够认识,个别领域的人治色彩浓厚堵远超许多国家,公关的重要性令轻视它者付出巨大的商业代价,引起无谓的纠纷。

3.以海外经验办事
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国情,中国尤然。若华商不虚心学习;熟悉当地办事方法及过程,单以在海外累积的商业经验为处事原则,肯定吃亏。

4.表象繁荣与实际投资环境差距大
中国许多城镇都全力招商投资,不只承诺各种优惠条件,也让外商参观有关地区最繁荣最成功的工程发展,实际上,其投资环境可能与外商的期望差别太大。然而,许多外商正在此种种“假象”的影响下拟定投资策略作了错误的投资,事后又因“被误导”而心理不平衡,引起许多合作后遗症

结言       
到中国创业前,首先得破除一大文化迷思,虽然中国人与大马华人同文同种,同是炎黄子孙,但基于后天环境及国情差异,对于语言内涵及文化认知已有不小的距离,先入为主的主观看法往往引起不了不必要的误会。
       
要与中国经贸合作,能译华文及熟悉中华文化固然是明显优势,若合作伙伴是来自祖籍故乡的乡亲也会享受更融洽的关系,但千万不要迷信乡亲效应。中国新一代企业界人士都是务实的,只有互有优势才有长远的合作基础,单想靠乡情友谊经商是一厢情愿的美丽误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