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6, 2019

《华文独中教育蓝图》课程改革的方向 - 课程总纲汇报与交流


1. 《课程总纲》(草案)是在《独中教育蓝图》完成后,随即展开的一项后续工作。《独中教育蓝图》在课程发展部分提出课程领导的概念(第82-87页),为完善这项课程领导的工作,统一课程委员会拟定了《课程总纲》(草案),作为引导未来10年(2018-2028)独中课程发展的工作指标,同时落实改革课程结构、推动校本课程,以及优化课程标准的措施,以达到“乐教爱学、成就孩子”的愿景。

2.     这次的交流会主要针对初高中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跨课程元素,以及初高中的课程结构进行讨论和交流。交流会的参加者包括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及各独中校方领导,希望能收集更多华教实战经验,以完善《课程总纲》的内容,最大的程度协助各个独中的发展。

3.     为了收集各界对《课程总纲》(草案)的意见及完善课程总纲的拟定。这份《课程总纲》(草案)已在5月上旬寄发给各个独中收集意见,希望各校可以在730日之前把意见传回给董总课程局。

4.     这次的交流会引起媒体热烈讨论五天上课日的课题。一些独中在过去6-7年的期间,已经陆续的将上课的时间改为五天上课日,不过采取的措施是很多元的,包括了星期六列为教师进修日、联课活动、政考补习、或是多元的学习活动等。此外,随着工业4.0的到来、经济市场人力需求的变化、升学渠道的拓宽、中等教育人才培养从重知识,到现今21世纪关键能力的提出、高思维的能力培养、跨领域课程、少子化家庭更重视家人共处的时间等,在在呼吁独中课程不得不重视五天上课日这个选项。独中课程在这个时候讨论五天制的可能性是有必要,也是契合时机的。当然,董总没有行政权力规定独中的办学方式,但是作为指导独中课程发展的最高单位,董总对于这些推行,或将推行“5天制”的独中,有必要探讨“5天制”作为一个选项的可能性,以供这些独中参考。

5.     当然“5天制”的研讨背后伴随的是上课节数减少的课题,而这项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全面性的课程调整,并非如媒体所突出的“减少数学节数”这样一个片面的议题。整体课程的改革考虑的是独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回应工业4.0,独中课程要如何培养能够沟通、有批判思维、具备创意和能与人协作的新生代,同时亦要兼顾独中教育注重“德智体群美”的教育理念。科技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和学习者接受信息习惯的改变,对“知识只有在课堂上传授”,和“学习只有在课堂内发生”的观念产生极大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再限于教师”,“方法也不在限于面对面的传授”,而“学习更是无时无刻在发生”。

6.     在目前这知识更递迅速的资讯泛滥时代,仅重视知识已不足于应付未来的挑战。而未来教育重点已从知识的传授提升至智慧的掌握。从资讯的归纳重组、从众多选择做决策,到执行力行动力的培育。这些素质都是未来人才的重要元素。独中教育必须与时并进,朝向培训未来人才而努力。

7.     有鉴于此,我希望作为即将引领独中教育面向21世纪的各位同道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想象我们的孩子所将面对的世界,他们要面对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许将是截然不同的。最后以《第三次浪潮》作者,社会思想家Alvin Toffler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能读和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学习,忘掉之前所学,和再学习’的人”。


2019512

拓宽教育前路:观念、方法与实务”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闻发布会


世界各国莫不积极从事教育改革与创新,我国对教改的重视亦自不待言,所以任何更动都会引起社会巨大的关注及议论。教改必须放眼长远,需要从政策和社会层面,共同创造有利的条件,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求取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此,我将针对与本学术研讨会有关的议题——“公民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提供下列几点看法。

希盟政府一年前上台后,宣布在今年六月恢复全国中小学的公民教育课程。如今,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每个月的第四个星期在国文、英文、伊斯兰教育、道德教育及历史,这五个科目中以课程整合模式,各用一小时教导公民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学生则是三十分钟)。此外,也透过学校周会、课外活动和各种学校活动来推动公民教育。

教育部修正对智育的偏重,确实是好的开始。但每个月只在以上科目上一小时公民教育课,究竟有何成效?相信这是许多人的疑惑。不过,我不认为,授课时数的多寡,或未列为必要及格科目,会是公民教育成败的唯一关键。公民教育要办得好,也依赖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果教育部没有从培育师资(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来从事教学)、调整授课内容(加强学生对人权、法治、民主政治的认知与行为实践),以及把学校塑造成理想的公民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身教与境教的影响下,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等方面著手,即便增加再多的授课时数,恐怕也是事倍功半。

政府修法降低投票年龄至十八岁,独中教育又有何因应?其实,我们已在去年所发布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蓝图》将推动公民教育列为未来重点工作之一。政府修法后,意味着未来四年内将有第一批在籍独中生首次履行公民投票责任,董总对此有短、中、长三期的规划。

首先,在短期内,董总会用半年至一年时间,组织人手编写选举教育的读本和使用指南,供独中使用,并与选举委员会、选举监督等机构合作,到各校宣导选举教育。与其同时,透过联课活动的方式,在校举行模拟选举、参访议会等,让学生体验选举和议会运作。在中、长期方面,董总会分别在高、初中增设通识和社会科学两门课,将公民教育内容纳入正式的独中课程内。

公民教育关切的是培养民主政治生活下的公民所需的素质,因此广义的选举教育所关注不能仅限在议会制度、选举过程、投票行为和政党政治等介绍,而是民主政治生活的公民德行的形塑,诸如从事公共讨论的能力、处理政治对立的能力等。董总的公民教育会往这样的思路规划。

简单来说,公民教育的成败,其实是社会价值观的投射。如果一个社会是以叫嚣对立为常态,资源分配又不均等,公民教育要教学生友爱,要互助合作,并不是容易的事。我相信先有好师资,才有好教育。回到人本,教育应该先教共通的价值,如人权、尊重,而非绝对的教条,因为教条会随时空改变,所以必须让学生们先学如何做好人,再学做好公民、做尽责的好国民。

政党轮替后的众多改革议程里,教育改革始终被归类为最困难的重责大任。鼓励年轻人关心时事,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公民责任,不仅是必要做法,也愈来愈迫切。有鉴于此,我希望政府能正视我国公民教育的缺失,透过认真而务实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治观念、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现代国民。



201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