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新领导层在历经风浪后,走马上任,并宣示多项迫切任务,包括继续争取统考受承认、争取独中的公平待遇,以及独中教改大计。
独中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独中生总数年愈增加,外因可归纳为:
(一)政府学校素质低落,校内种族及宗教气氛严重化;
(二)中国崛起,中文地位日愈增强。
然而独中教育能在我国各源流学校中独枝一秀,我认为下列内因才是最重要的:
(1)
华教优良传统校园文化:
华教运动强调教育是成人成才的千秋大业,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文素质及中华文化,五育并重中不忘培育学子的自律自强精神及守纪律的特点。
(2)
统考的广受承认及深造出路:
基于多年的努力耕耘,我国统考可说是全球中学教育界的奇葩,在多方压制下依然开花结果,令独中生受全球各地大学(包括国际级的大学)的录取。他们在大学表现优秀,为统考赢得极佳口碑。
(3)
独中的董教队伍及华社后盾:
独中的成功,当然是董事部及教职员任劳任怨的结晶,而广大华社对于母语教育的倾全力支持,更是独中运动克服万难的强有力后盾。
独中新挑战
对于居安思危的华教工作者,他们深刻了解目前独中依然处于挑战重重的处境。就以新生人数而言,根据星洲日报的调查,2016年的独中人数有1万5千766人,比2015年少了521人。对于沉迷在一些独中报考新生爆满的人而言,这不啻是个警钟。
独中面对的挑战来自多方面的,但主要新竞争对手则是下列三类:
(一)我国政府批准了更多国际学校(从2010年的57所增2015年的113),并从2009年起允许国际学校收本地学生。其实早期我国的国际学校,正如目前的新加坡,中国等国一样,只允许录取外国学生或获特批的本国学生
(如我国驻外国大使馆职员子女,在外国工作的我国国企职员子女),后来教育部放宽国际学校收生条件,允许国内外学生比率为60 : 40,甚至每收一位国内学生该国际学校都必须已达有关比率的外国学生。如今国际学校招生全面开放,不少国际学校的外国学生仅占不到两成。
(二)由国库控股公司(Khazanah)委托属下的Amir Foundation接管的政府学校,转型为信托学校
(Trust
School),以私管方式利用政府学校硬体设备进行教育。政府目标是要设立500所此类学校,至今已设立了67所。
(三)受教育部批准的七十多所私立学校。此类学校学生必须修读国家课程纲要及报考政府考试,但通常都设有英文强化班,甚至采取双轨制,让学生也报考英国‘O’及‘A’水平考试。
除了上述三项我国中学的新发展,教育局也提出了双语课程(Dual
Language Program),并挑选三百所政府中小学进行强化政府学校的英文程度及允许学生选择英文为教学及考试媒介(包括数理及电脑科)。
教改的重点
处于日新月异改变迅速的时代,独中要培育能应付未来日子的下一代,其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就必然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为了能在继续保持华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下进行改革及提升,我认为下列四个领域可供独中教改做参考。
(一)营造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
各独中有本身的发展历程,其共同点则是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视。然而近年来基于双轨制的执行及家长对各类考试的趋之若鹜,不少独中都泛滥着应试教育风气。
华教工作者必须正视此危机,有必要在独中校园内积极推广人文教育,并在校园外与社区结合进行实验教育。这将凸显独中全人教育的特色,也是不少家长送其子女到独中的关键因素。
其实独中最开始服务对象是以中低层家庭为主,目前虽然独中成功引来了不少上层家庭的子女,但学校必须设有各类奖助学金,或通过会馆社团的相助,让贫困学生也不至于被排除在外。这样才能确保独中的本质不会乖离创校原旨,蜕变成为精英学校。当然在独中的华教大环境内提供给优秀独中生成为精英人才的教育资源,则可视具体条件而定。
(二)推展素质教育:
如今的教育强调的是根据现有实况培育能应付未来,创造未来的孩子。这种未来教育的特色正在于以下学习重点:(一)探索与创新力、
(二)自律学习能力
、(三)面对未知的能力
、(四)团队能力
、(五)高品格及高情商。
这个时代的孩子们自主意识强,个人性格显著,绝对不可能百年不变地应用同一套老方法进行教导。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互动,以学生为本也得体现在教与学之中。各种教育新理论的涌现:从西方的翻转教育到上海的成功教育,从中国魏书生的教育改革理念到美国教育学者李寇纳(Lickona)的品格教育,还有负责‘学生基础读写能力国际研究计划’(PISA)的 安德亚斯·史莱克(Andreas
Schleicher)的培养未来需要素养的方法。至于日本教育界大师佐藤学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来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把竞争教育改为共生教育,正是不少国际学校的重点特色,也是独中不可不重视的教育趋势。独中工作者有太多需研发探讨的教育领域,以加强我国独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此类研讨工作的专业性及所需的巨大资源,各别独中恐怕不易单独行事。董教总及其他华教组织正可负起统筹统办的责任,集合全国各独中乃至整个华社力量进行此极紧迫的时代工程,力求促使我国独中教育符合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及内涵。
(三)科技转型,学生的学习主动权:
在全球教与学中科技的使用如大潮所至。就以美国中学为例,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
的调查,在2013年已有近九成的高中生上网学习或完成作业,高达73% 的高中老师和学生在教室中以手机进行教与学。至于目前我国国际学校中,许多已是强迫性要中小学生以平板电脑进行上课。不少独中已在电脑化路上走着,但要全面导入数码资源以进行教学,甚至学校全方位的进行数码转型及提升则尚需时日。独中在数码转型进展不快,一则因董事部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二则受此专业训练的独中教职员严重缺乏,三则数码化教学资源及教材耗费巨大,非各别学校独自能负担得起,转移的外国经验及软件(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又不易与我国独中实况磨合。
其实独中可采取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创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推展学生主动学习及快乐学习的平台。以董教总为首的全国性华教团体必须调动全国独中资源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资源研发及师资培训。
科技当然不是万灵药,身教及实验教育依然重要,而科技仅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但这是未来学习的必要工具,不可轻视之。
(四)与国际接轨,英文的强化
处于目前网络时代,要面向未来的学生肯定需有面向世界的准备。独中向来有与国外教育机构互动交流。而这需求只会日愈增加,包括学生国外交流游学计划,课程纲要国际化,甚至在条件许可下和其他国外学校结为姐妹学校。
基于目前英文依旧是最通行的国际语文,再加上一大部分独中生毕业后会转至欧美继续修读以英文为教学媒介的大学课程,独中有必要加强英文的教学水准。不少独中各自与校外英文教育机构配合提升英文教学,也有一些是进行内部的英文强化学习。全国性华教机构有必要成立特别小组总结各校英文学习经验,研发出符合独中校情的有效英文第二语言教学法。
至于一些人士担心强化英文会让独中变质,甚至危言耸听担心独中会变成英文学校,这是过虑了。只要华社紧密关注监督,独中董事们绝不会本末倒置,斗胆将独中改制为英文中学。
结语
独中教育在目前有利的国际大环境及华社全力支持下,前途是光明的,但追根究底,独中最大的挑战是要招收大批有奉献精神的董事及教职员。为了确保独中教育的健全发展,全面重新探讨独中教职员的待遇及福利制度及系统性地进行独中师资培训才是目前急不容缓、重中之重的要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