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陈嘉庚精神奖”评委主席陈友信致词
首先,我谨代表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以及第二届陈嘉庚精神奖的评选委员会,向各位来宾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第二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
各位来宾,大家或许对2014年首届陈嘉庚精神奖记忆犹新。去年12月,我们将陈嘉庚精神奖这个殊荣,授予李氏基金,以表扬李氏基金创立60多年来,秉承先贤李光前“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长期捐助教育、文化、慈善机构、颁发奖学金等,所作贡献难以计数。李氏基金的大公无私精神,正是我们要弘扬的“嘉庚精神”的核心内容。
延续2014年的成功举办,第二届陈嘉庚精神奖筹委会于2015年初即开始筹组,其中,评选委员会与遴选小组自6月就进入搜索人选以及评选的阶段。
经过多次慎密深入的讨论与审议之后,我们在10月正式投选出合适人选。最终以高票数通过,我们决定颁发“第二届陈嘉庚精神奖”予教育中心“蒙福少年城”以及华马文化工作者“杨贵谊博士”,高度肯定他们对社会长期的奉献,尤其在教育与文化建设方面,功不可没。
各位来宾,陈嘉庚逝世已超过半个世纪,但是“嘉庚精神”不管在什么时代,仍然存有启迪的作用。对我而言,弘扬嘉庚精神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在今日的时代继续落实嘉庚精神的内涵。
“嘉庚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它包含很多内容,例如大家所熟悉倾资兴学、匡扶正义、正当经营、无私奉献,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爱乡爱民等等。对我来说,嘉庚精神虽然包含了以上内容,但它同时具有一种“时代性”,一种与时俱进所需要的“开拓创新”精神。
换句话说,“嘉庚精神”包含深刻的东方传统思想与文化精髓,但同时,它又具有普世价值。无论在什么历史时空的条件下,“嘉庚精神”都可以是跨越文化、超越族群、穿越国界的。
我们看到今天的陈嘉庚精神奖的受奖人,他们正是体现了这种“时代性”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第一位受奖团体是“蒙福少年城”。它是一所坐落在莎亚南的技职培训中心,自1959年成立至今,一直秉持着大爱的精神,每年收容4百名16至19岁来自低收入或单亲家庭的少年,为他们提供技职训练、辅导服务以及公民教育,如家境清寒或情况特殊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交学费。
蒙福关注的是来自弱势群体的少年,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体魄与生活习惯。半个世纪以来,蒙福随着社会需求而设计的课程,共帮助了6千名辍学生就业。评委会认为,蒙福长期并持续地经营培训中心,卓有成效地牵动了社会人士对它的信任与捐助,在我们这个年代、这个社会,实在地发扬了陈嘉庚提倡“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
第二位受奖人是杨贵谊博士,他是陈嘉庚精神奖第一位个人得主。毕业于南洋大学、国立印尼大学的杨贵谊,是马来语学者及翻译家、马华与华马文化工作者及词典编纂者,更是一位长期推动华巫文化交流的行动者。自1969年以来,他持续不断地利用工余时间编写字典。至今,他与妻子陈妙华已编写了16部词典。
评委会认为,杨博士以个人的力量,不求回报、长期献身于马来语研究,不仅为马来语教育打下了基础,更是为华巫与巫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当代意义。
各位嘉宾,在马来西亚,尤其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以杨贵谊博士、以蒙福少年城为榜样。杨博士在马来语的研究与成果,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华巫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谅解;蒙福少年城不分宗教、不分种族、不分阶级,致力于帮助贫困或破碎家庭的少年,以服务社会的精神,继续以有效创新的教育培训方式落实“有教无类”的理想。
两位受奖人与团体,在自己特殊领域实现了跨族群、跨语言、跨文化,为推进教育事业、促进国家与民族和谐谅解方面,躬先表率地踏出一大步。皆体现且具体落实了陈嘉庚服务社会的核心精神。因此,应该奉为楷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