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3, 2025

北京华文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之“海外校董校友嘉宾座谈会”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主席陈友信发言稿

2025年9月25日


各位尊敬的北京华文学院领导、嘉宾、校友们,大家好!

今天能够在北京华文学院七十五周年的校庆盛会上,与各位一同分享经验与展望,本人深感荣幸。我谨代表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董总),热烈祝贺北京华文学院。七十五载薪火相传,北京华文学院为全球华文教育事业作出卓著贡献,也为海外华教工作者提供了坚实支持与精神鼓舞。


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族群与文化并存的国家,华文教育在这里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从最早期的华人移民设立私塾,到二十世纪初因中国新文化与革命思潮的影响而兴起的新式学堂,华校逐步在殖民体制的夹缝中建立与扩展。

独立前后,政府教育政策逐渐朝向单一语文化,令华文中学的生存遭遇重大挑战。当时,部份学校在津贴与自主之间被迫抉择:接受政府补助但转型为国民型中学,或坚持华文教育而放弃任何津贴,自力更生,成为独立中学。最终,华教领袖带领华社选择了后者,以“宁可没有津贴,也不能没有独中”的精神,延续了母语教育的火种。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独中面临经费紧张与师资不足的困境。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民间再度发动救亡与复兴运动,尤其1973年自霹雳州掀起的独中复兴浪潮,促使全马六十所独中在社会合力支持下逐渐稳固。董教总随后成立专责委员会,拟定发展方针,推动教材编写、统考考试、师资培训与升学辅导,逐步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

今日,华文小学与独中在华社呵护下已成规模,不仅延续传统文化,也在学术与行政上日渐成熟。与此同时,华文教育的奋斗历程也塑造了华社坚毅的精神:在逆境中自力更生、团结抗争,既是教育运动,也是社会运动,成为海外华人文化坚守与发展的典型案例。


二、大马华教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发展至今已具规模,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它仍然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转变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华裔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导致学生人数增长放缓;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也改变了家庭结构和教育观念,新一代家长对教育的期待更加多元,不再只是出于文化传承的考量,更关注升学与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其次,学生族群的组成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华小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这一现象既显示了华校在社会中的吸引力,也对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和校园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坚守母语教育核心的同时,兼顾不同背景学生的需求,成为必须思考的课题。

第三,国际化趋势和教育市场的竞争也不容忽视。随着国际学校在马来西亚迅速增加,家长与学生有了更多选择,华校在师资素质、课程专业化、教学方法现代化等方面都必须不断提升,否则难以维持竞争优势。

此外,华教运动在话语和战略上也需要更新。过去半个世纪的重要文件和蓝图,为独中发展提供了方向,但时代在前进,人工智能、数位教育、社会情绪学习等新议题不断出现,传统论述已不足以回应新的挑战。未来的二十年,华文教育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理念上有所突破,在实践上积极创新。


三、展望与方向

展望未来,马来西亚华教的发展至少应从以下三方面著力:

首先,在教育专业化方面,需要更系统地推动教师培训和学术研究,让教学理念与方法能够与全球教育趋势接轨。特别是在课程改革、评量方式、数位化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唯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才能确保学生在母语环境中接受优质教育。

其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马来西亚华校不应只局限在本土范围,而应主动与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华文教育机构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通过互访、研讨和联合培训,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拓展视野,也能为华文教育引入更多创新资源。

第三,必须建立跨世代、跨族群的教育共同体。随着非华裔学生人数增加,华校不再只是华人社会的教育堡垒,而逐渐成为国家多元教育的一部份。如何让华校既保有母语教育的文化根基,又能成为不同族群家长与学生的共同选择,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最后,面对政治转型、社会阶级更替和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华文教育需要及时调整论述,提出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理念。唯有不断创新思维,积极回应社会与世界的变化,华校才能在未来继续发挥其独特价值,稳固其在多元社会中的地位。


四、董总与北京华文学院的合作缘分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华文学院一直是董总的重要伙伴。早在2005年,彭俊院长就率团访问董总,奠下交流基础。此后,不论是2009年、2016年还是2018年的董总访问团,均拜访北京华文学院,获得到热情接待与协助。2019年,周虹院长一行亦回访董总,进一步巩固双方联系。北京华文学院从2009年起,长期赠阅《世界华文教育》期刊,让我们掌握全球华教最新动向。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在今年十二月举办的 “华文独中文史科教师教学(北京)研习班”,将有四十位来自大马独中的文史科教师齐聚北京,接受系统培训与交流。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教学应用、跨学科教学设计、心理辅导与正向教育等,还包括丰富的文化考察与课堂观摩。我相信,这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能推动独中教学理念的革新,开启双方未来合作的新里程碑。


五、结语

七十五年来,北京华文学院始终坚持“为海外华文教育服务”的宗旨,影响深远。董总与北京华文学院的合作,也从单纯的交流走向实质的联合培训、学术互动与文化互鉴。这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起点。

放眼前路,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仍将面对复杂的政治、社会与国际局势。但我们深信,只要华人社会继续团结,坚守母语教育价值,并与北京华文学院等海内外伙伴紧密合作,我们必能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最后,再次祝愿北京华文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圆满成功,桃李满天下,薪火永相传!

谢谢大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