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8, 2020

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访谈


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为“华教新路向”筹委会主席和多元族群与文化发展委员会主席,两个项目成立一年多以来,已展开了不少工作。本期《华教导报》人物专访——陈友信将为读者分享两个项目成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具体的成效。

国家新思潮 “华教新路向”
陈友信在加入董总之前曾经活跃于福联会、隆雪华堂、马来西亚行动方略和全国教育改革行动联盟(IPPN)等。他也担任巴生光华独中署理董事长,对华教的看法有一定的掌握,也相当关注董总的发展。

当他进入董总领导层的时候,就和一些同道朋友开始讨论,现在的董总最需要的是什么。董总经历过了内部纠纷,有些人觉得惋惜,有些人觉得很失望,或是亲者痛仇者快,所以他与同道们皆认为需要为华教重新鼓起士气。

很不幸地过去10年的内部风波,使很多华社民众对于华教失去信心。华文独中的学生总人数开始滑落,师资培训也跟不上步伐,所以在这个非常时期,新领导层对“华教新路向”的共识,是希望能够成为我国华教运动的又一次复兴,一个转折。

他表示国内改朝换代后,大家都在谈新思潮、新马来西亚、新政治,因此推动“华教新路向”。他强调“华教新路向”是“新路径”,而其方向及终极目标是贯彻始终的,认同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要再三强调,“华教新路向”不是改变方向,强调的是寻找新的“路”,但依旧是不忘初衷。”

重新检讨华教论述是“华教新路向”的第一个目标。华教本身有一定的思想共识,其终极目标是不变的,就是通过华文教育来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先辈们定下的,是整个马来西亚华社的共识。但是做法要与时并进,必须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加以检讨。华教论述需符合现代人的看法,特别是年轻人,这样才能感召更多年轻人加入华教的队伍。

母语教育论述的发展是为了符合目前的教育实况。华社接受或鼓励马来人和印度人就读华小,但是华文并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举例目前华小约有8万名非华裔学生,可是进入华文独中就读的只有1千人左右,那么其他的非华裔生到了哪里继续求学?既然华小的非华裔生为数不少,为何我国华教运动尚未出现非华裔的华教领袖?

他认为这并不表示以前的论述是错的,应该在以前的论述基础上进行发展。比如以前重点在谈中华文化的优秀、民族的尊严和母语学习的有效性。不过,现在也很多人提到素质教育、教育的民主人权,家长选择孩子学校的权利、华校的校园文化和竞争。他强调,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时代转变就批评以前的论述是不对的。

华文独中过去是受到外面的压制,所以那个时候的防守性强。过去华教同道把华教城堡建起来是因为外面反对力量太强大,比如改制学校,禁止学生出国留学等。目前城堡越建越稳的时候,今天外面的世界改变了。他认为城堡不能够放弃,可是城门可以打开,让城内城外的人有沟通和交流,因为我们务必联系华社以外的力量(包括国际及其他族群的母语教育工作者),以他力为我力。

在去年开始的“华教新路向”13项活动中,有好几个活动都涉及华教论述的讨论,例如嘉庚教育大讲堂、国际研讨会、系列文章论述和多元教育论坛等等。

“华教新路向”第二个重点,其实就是推进华文独中教育改革。华社不能仅靠“热爱中华文化”的口号或民族情感来发展华教,而是实际地进行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准和强化教学效果。当全球的教育趋势谈着科技应用及人文素养,如果没有跟上步伐,华教发展就会落后。这是华校或者华教在马来西亚能否继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他表示很高兴上一届领导在前任主席刘利民的号召下,筹了一笔钱推动华文独中教育改革。不过,董总今天因各种因素,新纪元大学学院有限的空间设备,不能够自由的应用,所以董总需要有多一个硬体的发展。

筹建华教综合大厦 打造华文教育基地
第一,统考到目前为止进行顺利不曾泄题,非常具有公信力,拥有完善的考题和监考系统,对华文独中教育体系各方面的支援和配合,已让董总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民间教育部。董总每年大概花费50万令吉作为统考评阅的场地费和住宿费,华教综合大厦的落成将会减少董总的开支。

筹建华教综合大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教师培训。他提及进入董总领导层了解了教师培训的迫切性及重要性,华文独中教师约4千多名,但目前大约只有一半的教师拥有师资专业学历文凭。因此,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培训务必加强进度。我们应思考如何让华文独中教师专业化、行政管理科学化,以提升教育品质。“华教综合大厦”在这方面就扮演重要的角色。

华教运动是群众运动
“华教新路向”最关键的就是民心,就是今天的华教如何重拾与凝聚力量,让华社觉得华教是需要大家支持的。他指出,今天年青一代已经对华教信念趋向淡薄,民心一旦失去很难挽回。因此,华教运动必须重新走向群众。

“华教新路向”很多活动必须进入到民众,例如华教行、青年华教群英营,我们需要把华教信息传到年轻群体。“华教新路向”一开始就邀请所有华团,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社团领域,只要有兴趣在教育领域贡献,都非常欢迎。

 华教运动是一个超越了政党意识,超越了宗教意识,是一个包含所有华人,也可将对中华文化有感受的其他民族朋友,视为华教运动的其中一员。

当年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推展统考以及筹建新纪元学院都在不同年代成功把整个社会牵动起来,是因为华社是一个居安思危并具有忧患意识的族群。目前,最重要的华教工作,也包括重塑一般民众对于董总领导华教的信心,并调动全国华社民众对华教的积极支持力,所以他多次反复强调“华教新路向”的各类活动包括研讨会和嘉庚教育大讲堂必须遍布全国,不能只集中在雪隆地区。

扎根华社 面向多元
陈友信非常重视跨族群工作,从他过去在社团服务的经验,让他觉得在马来西亚办任何活动,如果要事半功倍的话,一定要得到不同族群的呼应或理解。

多元族群与文化发展专案的成员都是华教人士,还不能扩展到其他族群的人士参与,不过专案举办的活动就不一样,比如最近筹备的“Bahasa  Melayu  untuk  Semua”(讲国语运动)就与马来西亚伊斯兰青年运动(ABIM)、马来西亚伊斯兰友好协会(IKRAM),还有东马的一些联合组织一起联办。此外,董总与国家语文出版局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最近也开始在筹备各项活动。201912月,董总与ABIM一起举办中学生跨族群生活营;紧接下来,会与全国教育改革行动联盟(IPPN)合作举办国际母语教育论坛。

他与一群在华团工作的同道,都觉得跨族群的工作相当重要,谈起跨族群,必须先扎根华社,再面向多元。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族群共存的国家,大家不只是要学会包容,更重要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互相融合,将多元文化视为我国的资产。

加强宣传 增进了解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大山不走向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走向大山。”他认为大家应该主动接触不同族群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接触到看法不同的朋友,虽然短期内对许多课题不一定有共识,至少已经踏出了第一步,让友族了解董总是什么,让他们了解董总是怎么进行华教运动的。

虽然爪夷字事件,因为双方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考角度的不同,让不少友族对董总产生误解。这次的挫折,反而也有所得:一、更多华教同道了解跨族群工作的重要性;二、多了一些马来团体希望对董总有进一步的了解。

华教一直以来受有关当局压迫,导致董总注重于自我保护及捍卫,对于别人的主动接触,非常谨慎。此外,因为宣传的不足,也造成了董总被标签为种族主义组织的误会。有一些跟董总接触过的友族团体,虽然他们和董总的立场不同,但他们很肯定董总不是种族主义者。董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强跨族群的宣传。过去办了很多多元族群的活动,可是马来文或英文报章的报导相对较少,所以必须适当地分配资源来进行宣导工作。对于网络上的资讯平台,也应该多加关注。在各方面的宣传资料,包括所有的文件都应该加强双语宣传,以便让友族更加了解董总。

除此之外,应该善用现有的资源,除了开源节流,也应该想办法增加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也可考虑强化行政的规划、人员的配制,以达致开源节流的实效。如果资金允许的话,可聘请马来文为母语,但通晓中文的友族人员负责推动跨族群的工作。

他对一年多的工作开展感到相当满意。董总跟国家语文出版局保持紧密的合作,联合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多元族群与文化发展专案一直在进行工作,只是现在跨族群的工作不足以成为全国性的活动,所以工作有待加强。

化被动为主动  兼顾捍卫与发展
陈友信认为基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性中文的发展受落,加上我国华校的卓越成就说服了越多的非华裔国民送子女入华小,目前正是华教力求开拓发展的时代契机。

“华教新路向”是为期两年的计划,要为了未来华教现代化发展奠下基础。他呼吁全国热爱中华文化及华文教育的民众支持这些系列活动,以确保华文独中教育能成功再次出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