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读今日的马来西亚困境,要建塑一个全民共享的国家,就不得不解读当年建国的契约。《一个马来西亚,两种社会契约》这本书的三位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讨论共同的主题。在目前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响遍的时刻,国人似乎轻易忘切了2020年宏愿所宣称的马来西亚国族的理念;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温所谓的建国契约及该走的方向。即使我们认为社会契约也可因时空转变而调整,因社会契约也不尽然就必是永恒不变的,但若要修改必须让各利益涉及者重新参与理性讨论,而不是单方面修改。
克莱夫·凯斯勒教授正是从学术角度阐明目前我国体制已从“1957年宪法隐然定向和决议推动的世俗化进程”,被扭转为回教化进程,而 “巫统也已完成其蜕变程序,即从隐性的世俗政党(1960年至1970年代)转化为隐性的回教主义政党(1980年至1990年代)最后变成外显的回教主义、回教化、推动回教法和反对世俗的政党”。他认为,这是迈向去世俗化的关键时刻,许多拥有民主性格及公民社会倾向的非政府组织已被孤立,而这些回教主义者从没准备跟其他没有同样思维和目的的人“共享这个国家”。
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观察,这是所有服膺于公民社会者不得不立即行动的警号。而诺拉妮·奥托曼教授所创的“回教姐妹组织”正是这类被边缘化、被打击的公民团体之一,“回教姐妹组织”这类进步回教妇女组织,它所受的挑战则更加严峻。她在此书中的论文专注于论述1980年代后回教法对回教妇女的限制。言人所不敢言、不能言,从实例中阐明不民主的回教法对人权的剥夺,更惊人的是“回教基本主义教派”已学会如何利用民主体系来推动迈向不民主政治的议程。只要他们夺取政权,他们就不需要民主的外衣及民意的认同。
玛维斯·普都哲里副教授则从宪法的精神来分析宪法并不保证马来人的永恒政治支配,而政府不断推动回教化的作为形同背叛了对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承担,这也阻碍了马来西亚国族的建构。
在这种极端马来民族主义及回教化的双重挑战下,民主人士有何对策?凯斯勒教授仅提醒我们的公民社会参与权将萎缩,而玛维斯女士则强调需要一部接纳人类基本价值的国家共识的宪法,才能促进未来国家的团结。我特别认同诺拉妮教授开出的药方,就是推动积极的公民运动,在共享权利的基础下联合穆斯林和非穆斯林。
这本书被翻译出版的意义正在于让不谙英巫文的华人多了解友族界中也有此类多元种族观点的真知灼见,及深刻忧虑国家前程的各族民主人士。华社华团有必要跨出自己的圈子,像诺拉妮教授所强调的积极推动包含各族各宗教的民主团体及人士,及时与保守回教势力及种族主义着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这是个国家前进或倒退的关键时刻,我们没有沉默的权利!
赛胡先阿里教授的《马来人的问题与未来》对于要深入了解马来人的思潮及动向是本不可多得的书,它理论中肯,以历史观、社会科学、经济学及政治科学各角度来综合论述我国马来民族的问题及未来出路,他分析了资本主义及新经济政策如何假借马来人名堂使得社会经济鸿沟日益扩大,而这对国民团结毫无帮助。他期望马来西亚经济议程取代新经济政策,以关爱人民为经济政策基础,以人民主权取代马来主权。他认为,现在所需要的是更多的跨族群社会公正和平等,而马来人必须制止腐败和选择改革。
总结
一本谈的是我国主要民族——马来人的问题,另一本则由三位资深学者就我国宪法及所谓社会契约提出深刻分析及尖锐地评论,这两本书确是令我阅后受益良多,甚至有触目惊心之叹,也不禁为我国的未来而心情沉重。
但路还是得走下去,这些书帮了我们理清思路,提高视野,但最终能改变我国命运的还是得靠行动。对社会工作者及非政府组织同道,我有此建议:
公民运动是我们应做的选择,建塑公民社会是我们的目标。
Thursday, May 27, 2010
时不我予,力争朝夕 --- 列席中国全国政协会议所感所思
这次获得中国政协全国委员会邀请,列席中国政协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自己觉得此行的目的在于多了解中国政协的运作,介绍大马及以海外华人的视野并为中国建言,为马中关系献策。
其实政协邀请华人华侨列席会议的做法始于2000年。当年只是邀请来自8个国家的9名代表,今年刚迈入第十年。中国政协首次邀请我国代表是在去年,今年共邀请了来自21个国家的38位列席代表,东盟的马来西亚、泰国及菲律宾各有一位列席代表。
聆听中国总理工作报告有感
首次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实感触良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下列几个议题:
(一)他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道出了经济发展的动机,说明了以民为本的根本性。以民生为本,发展社会事业,如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药保险、文化建设都已经成了刻不容缓之势。确保居者有其屋,更是目前中国政府严峻挑战之一。许多列席代表都认为,中国政府必须尽快多建保障性住房或者经济适用住房,更要防备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化。世界性金融危机因美国金融风暴而起,而美国金融风暴则因美国银行次贷困境而起,而这次次贷问题主要也是因美国房地产而起。
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之巨,更是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潜在的危机不得不防。
(二)教育的改革重点在于要大胆授权,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而不是微观干预紧控。美国是世界公认教育强国,其教育制度或有借鉴之处。温总理肯定了社会力量办学,也承诺将落实高等学校更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大方向是对了,但不知落实力度如何,有关部门必须了解其紧迫性。
(三)温总理在报告中对政治体制改革强调:“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他也强调民主权利的重要性,并列出五种人民的权利,只是外界人士始终觉得中国这方面改革举步艰难,基层民主始终落实不力,据我所知。中国政府已在乡镇开始落实直选机制。反腐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发动人民充分使用监督权,香港廉政公署举世闻名,是最好的佐证。
(四)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我特别关注温总理宣布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 配制度的改革。在中国不少领域是官与民竞争商业利益,或是官商利益结合,让真正的创业者无从获得公平竞争平台,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不利于培育真才实料的创业者、企业家。这个观点立场,倒是值得我国政府交流参考。
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
这次在中国政协第十一届大会中,贾庆林在其工作报告提到〈加强海外华文教育〉,而温家宝总理则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宣称要“支持他们(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对于我国热爱中华文化者及华教工作者而言,这些来自中国最高领导层的公开承诺,不啻为久旱的甘露。
我国华人身份早已从侨民转变为国民,政治效忠毫无疑问注于我国,但是从文化上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资源中心,我们在文化上和中国依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统中华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保守封建元素,也含有先进现代化的基因。将中华文化适合地融合当地文化,进而创新而本土化,也是文化正确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多元文化者的态度立场,鼓励(不是容忍)各族群保存发扬其族群文化,但有爱国爱乡的共识。
我在政协小组中发言要求中国有关组织关注区分华侨及华人的同异之处,高度敏感性地处理海外华人的处境。我更强调海外华人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为不谙华文的圈子(包括他族人士)提供有关中国的正确资讯,成为大马友族人士和中国经贸及友好交流的桥梁。
在中华文化的推广发扬工作,我们需要祖籍国的支持,特别是传统中华文化领域。其实我国有关传统中华文化的学术队伍是相对薄弱的,但我们能以海外经验丰富中华文化并促其创新。我们可举办有关中华文化的论坛、学术交流、学术研究甚至出版,我们对中国的配合是有所期待的。
我们是文化中国的一分子,这不需避忌讳言。热爱中华文化,不会减低我们的爱国情操或忘记了马来西亚国民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看到这样
充满自信果断的文化自强宣言,我们海外华人子弟岂能不大感振奋!
华文教育,文化扎根
对于我国华文教育而言,中国可以在师资培训及学术交流做出贡献。目前中国在全球设立了80多所孔子学院,但这些机构仅和大专学院合作,并专注于向他族人士以第二语言方式教授华文。(据知中国正规划推另一[孔子课室]计划,以在中学层次推广华文教育)对于华人子弟,我们需要的是以母语教育教学法的支援,但目前这方面中国的协助是远远不足的。
对于不少新一代华侨和海外华人,担心其后代不谙华文而忘根忘本,我在小组讨论中介绍了我国华文教育的辛酸奋斗历程。但总结一句话,要确保海外华人华侨继续保有中华文化的根,开办自己的华文学校是不二法门。
中国外交工作新动向
中国温家宝总理在其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外交工作,提起其主要平台为20国集团金融峰会,而全然不提G8组织,很清楚中国当局已认定对于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及因应国际经济挑战,G20是较有效的管道,也具备更大的代表性,而不只是让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控制大局。
温总理进一步提起中国东盟自贸区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所提供的契机,而又不提到亚太峰会(APEC),其带出的讯息,是不言而喻的。
是的,美方提出的“中美共治”是封杀中国的软刀子。中国只能积极促成中美制衡,甚至促成国际政治的多元开放,多方相互制衡,特别多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维护出力。
由此可知,在外交工作上,现届中国领导人已从邓小平的八字真言“韬光养晦,绝不出头”提升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维。
力争朝夕
对于中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治决心及操作能力,我从不质疑;对于中国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反倒因回顾我国情况而担忧。中国看到了转型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及时全国动员。我国的政府转型计划举步艰辛,时不我予呀!
当温总理在哥本哈根在众国面前承诺至2020年要减排40%至45%,我为中国捏一把汗!但当我在双会期间读到节能减排的提案,看到中国在各地开展太阳能,其他另类自然能源开发的超大型计划,当我阅到各地绿色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及减碳经济工程,我恍然大悟!温家宝是不会开空头支票,不会把自己和整个中国的政治信誉当玩笑的。
中国将注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我国可有任何发展新兴产业的宏图大计?我不得不为我国的下一代担忧了!
中国东盟自贸区或能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发挥杠杆作用,但若我国人才继续外流、外资减少、内部投资不足,经济体系转型不成,我们如何与他国争朝夕?
结语
这次政协会议牢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现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突显了中国政府一手抓“经验发展”,一手抓“改善民生”的平衡策略。
从政协委员提案的素质,从出席委员的认真议政(包括小组讨论),大会发言的高素质内容及其针对性、批判性,政府对两会动员的人力物力,特别是温家宝及贾庆林的工作报告内容,我不得不对中国的发展劲头及崛起趋势刮目相看!看来中国还会继续发展好一段日子,希望中国崩溃的人可要失望了!
当然,中国发展过程难题也不少,危机也不小。温家宝公开警惕要加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表示了中国还在摸着石子过河,还在逐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世人都尚在观望)。温家宝公开呼吁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认为经济改革不能缺乏政治改革的配搭。大会的5430件提案中,有204件涉及民主政治建设,但两会期间没听到看到有关完善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要改革建议。在中国体制下,政协对国家最后决策有多大的影响?我们这些列席代表并不了解,但我还是看到此类从全国各地遴选专业学者及各界人民代表参与议政的民主参与性及对立法者的监督,肯定有值得我国上议院体制借鉴之处。
23/3/2010
其实政协邀请华人华侨列席会议的做法始于2000年。当年只是邀请来自8个国家的9名代表,今年刚迈入第十年。中国政协首次邀请我国代表是在去年,今年共邀请了来自21个国家的38位列席代表,东盟的马来西亚、泰国及菲律宾各有一位列席代表。
聆听中国总理工作报告有感
首次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实感触良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下列几个议题:
(一)他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道出了经济发展的动机,说明了以民为本的根本性。以民生为本,发展社会事业,如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药保险、文化建设都已经成了刻不容缓之势。确保居者有其屋,更是目前中国政府严峻挑战之一。许多列席代表都认为,中国政府必须尽快多建保障性住房或者经济适用住房,更要防备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化。世界性金融危机因美国金融风暴而起,而美国金融风暴则因美国银行次贷困境而起,而这次次贷问题主要也是因美国房地产而起。
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之巨,更是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潜在的危机不得不防。
(二)教育的改革重点在于要大胆授权,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而不是微观干预紧控。美国是世界公认教育强国,其教育制度或有借鉴之处。温总理肯定了社会力量办学,也承诺将落实高等学校更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大方向是对了,但不知落实力度如何,有关部门必须了解其紧迫性。
(三)温总理在报告中对政治体制改革强调:“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他也强调民主权利的重要性,并列出五种人民的权利,只是外界人士始终觉得中国这方面改革举步艰难,基层民主始终落实不力,据我所知。中国政府已在乡镇开始落实直选机制。反腐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发动人民充分使用监督权,香港廉政公署举世闻名,是最好的佐证。
(四)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我特别关注温总理宣布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 配制度的改革。在中国不少领域是官与民竞争商业利益,或是官商利益结合,让真正的创业者无从获得公平竞争平台,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不利于培育真才实料的创业者、企业家。这个观点立场,倒是值得我国政府交流参考。
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
这次在中国政协第十一届大会中,贾庆林在其工作报告提到〈加强海外华文教育〉,而温家宝总理则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宣称要“支持他们(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对于我国热爱中华文化者及华教工作者而言,这些来自中国最高领导层的公开承诺,不啻为久旱的甘露。
我国华人身份早已从侨民转变为国民,政治效忠毫无疑问注于我国,但是从文化上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资源中心,我们在文化上和中国依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统中华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保守封建元素,也含有先进现代化的基因。将中华文化适合地融合当地文化,进而创新而本土化,也是文化正确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多元文化者的态度立场,鼓励(不是容忍)各族群保存发扬其族群文化,但有爱国爱乡的共识。
我在政协小组中发言要求中国有关组织关注区分华侨及华人的同异之处,高度敏感性地处理海外华人的处境。我更强调海外华人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为不谙华文的圈子(包括他族人士)提供有关中国的正确资讯,成为大马友族人士和中国经贸及友好交流的桥梁。
在中华文化的推广发扬工作,我们需要祖籍国的支持,特别是传统中华文化领域。其实我国有关传统中华文化的学术队伍是相对薄弱的,但我们能以海外经验丰富中华文化并促其创新。我们可举办有关中华文化的论坛、学术交流、学术研究甚至出版,我们对中国的配合是有所期待的。
我们是文化中国的一分子,这不需避忌讳言。热爱中华文化,不会减低我们的爱国情操或忘记了马来西亚国民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看到这样
充满自信果断的文化自强宣言,我们海外华人子弟岂能不大感振奋!
华文教育,文化扎根
对于我国华文教育而言,中国可以在师资培训及学术交流做出贡献。目前中国在全球设立了80多所孔子学院,但这些机构仅和大专学院合作,并专注于向他族人士以第二语言方式教授华文。(据知中国正规划推另一[孔子课室]计划,以在中学层次推广华文教育)对于华人子弟,我们需要的是以母语教育教学法的支援,但目前这方面中国的协助是远远不足的。
对于不少新一代华侨和海外华人,担心其后代不谙华文而忘根忘本,我在小组讨论中介绍了我国华文教育的辛酸奋斗历程。但总结一句话,要确保海外华人华侨继续保有中华文化的根,开办自己的华文学校是不二法门。
中国外交工作新动向
中国温家宝总理在其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外交工作,提起其主要平台为20国集团金融峰会,而全然不提G8组织,很清楚中国当局已认定对于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及因应国际经济挑战,G20是较有效的管道,也具备更大的代表性,而不只是让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控制大局。
温总理进一步提起中国东盟自贸区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所提供的契机,而又不提到亚太峰会(APEC),其带出的讯息,是不言而喻的。
是的,美方提出的“中美共治”是封杀中国的软刀子。中国只能积极促成中美制衡,甚至促成国际政治的多元开放,多方相互制衡,特别多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维护出力。
由此可知,在外交工作上,现届中国领导人已从邓小平的八字真言“韬光养晦,绝不出头”提升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维。
力争朝夕
对于中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治决心及操作能力,我从不质疑;对于中国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反倒因回顾我国情况而担忧。中国看到了转型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及时全国动员。我国的政府转型计划举步艰辛,时不我予呀!
当温总理在哥本哈根在众国面前承诺至2020年要减排40%至45%,我为中国捏一把汗!但当我在双会期间读到节能减排的提案,看到中国在各地开展太阳能,其他另类自然能源开发的超大型计划,当我阅到各地绿色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及减碳经济工程,我恍然大悟!温家宝是不会开空头支票,不会把自己和整个中国的政治信誉当玩笑的。
中国将注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我国可有任何发展新兴产业的宏图大计?我不得不为我国的下一代担忧了!
中国东盟自贸区或能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发挥杠杆作用,但若我国人才继续外流、外资减少、内部投资不足,经济体系转型不成,我们如何与他国争朝夕?
结语
这次政协会议牢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现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突显了中国政府一手抓“经验发展”,一手抓“改善民生”的平衡策略。
从政协委员提案的素质,从出席委员的认真议政(包括小组讨论),大会发言的高素质内容及其针对性、批判性,政府对两会动员的人力物力,特别是温家宝及贾庆林的工作报告内容,我不得不对中国的发展劲头及崛起趋势刮目相看!看来中国还会继续发展好一段日子,希望中国崩溃的人可要失望了!
当然,中国发展过程难题也不少,危机也不小。温家宝公开警惕要加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表示了中国还在摸着石子过河,还在逐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世人都尚在观望)。温家宝公开呼吁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认为经济改革不能缺乏政治改革的配搭。大会的5430件提案中,有204件涉及民主政治建设,但两会期间没听到看到有关完善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要改革建议。在中国体制下,政协对国家最后决策有多大的影响?我们这些列席代表并不了解,但我还是看到此类从全国各地遴选专业学者及各界人民代表参与议政的民主参与性及对立法者的监督,肯定有值得我国上议院体制借鉴之处。
23/3/2010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