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4, 2024

多元语言文化社会与母语教育 马来西亚与东南亚的经验分享及未来趋势(论文集序言)

多元语言文化社会与母语教育

马来西亚与东南亚的经验分享及未来趋势

(论文集序言)


放眼全球各地的民族国家发展史,马来西亚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新兴国家,其独特的多语种社会面貌为我国的母语教育发展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经验积累,以及应对各种新时代问题的可能方案。

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背景源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地区,邻近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中心点。加上马六甲海峡让其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国际航道,搭建出供各语种人士自由交流和跨族群沟通的文化枢纽。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使得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充满了语言、宗教和民族差异却又能和谐共处的文明社会。

在马来西亚,马来语被确认为国家官方语言,但其他族群的语言如华语、英语和淡米尔语等也得到广泛使用。有趣的是,马来西亚的三大语系民族都能在语言、文化和情感纽带上与世界三大经济体紧密联系着,即通晓华语的华裔可接通中国市场、印裔同胞可沟通印度共和国,而马来土著族群可衔接印尼群岛。

受到移民历史、政策导向和多元民族社会发展的综合因素影响,这种多语言情景对母语教育产生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多语言社会使得母语教育面临着语言选择的挑战。家长和学校因应家庭背景和时代潮流的现实考量,需要权衡不同语言之间的优劣,选择最适合孩子的语言媒介进行教育。从教育角度,对一般学生来说,使用母语做为教学语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方式。另一方面,多语言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多种语言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同时,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背景作为一面借镜,还为区域和谐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参考思路。长期以来,不同民族和语言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是马来西亚社会的主要挑战。眼下的网络世界时代,则更突显出“多元开放、民主自由”概念普及化的必要性、向现存保守势力发出的挑战和磨合,以及国人是否准备好接受新兴思想洗礼的精神面貌和心态状况。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加速,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母语教育也面临着在新时代中冒现的棘手问题。全球化带来的跨国移民和多元文化交流使得语言和文化的边界变得模糊。这种变化对母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多元语境下学生在保留母语学习动力和权利,力求掌握好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本论文集将从多名马来西亚学者的多元文化背景角度出发,探讨多语言社会中的母语教育经验和新出现的问题。通过对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国际间的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母语教育的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

谨此希望本论文集能够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思考内容和启示,为多语言社会脉络中的母语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马来西亚的转型之路 改善执行力,善用资源,从危机中转型

 马来西亚的转型之路

改善执行力,善用资源,从危机中转型


纵观东南亚20世纪中叶过后的近代发展史脉络,马来西亚属于经济起步较早的国家,但发展至今停滞不前,一直突破不了产业转型的瓶颈。

深思我国长期以来无法成功转型的原因,实则是结合多方面复杂生态造成的,其中包括:政策与经济结构性问题、单元执政思维、经贸模式过度注重生产而忽视设计环节、国家治理不善等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直视金融环境的限制和不足,特别是融资渠道比邻国相对单调和有限、创新投资类活动不足,以及金融机构对新兴投资风险采取较为保守态度等观念问题。加上众筹、小型银行、微型贷款这些新概念欠缺优渥的发展土壤。这些因素可能会进一步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

与此,政府的政策制定在转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可能面对着政策制定缺乏长期规划和执行力度不足、公务员的素质因缺乏市场实战经验而无从接轨、单元种族性思维等问题,这可能导致政策的效果不佳,无法有效地推进任何预期中的转型成效。

同时,人才是推动整个创新和转型趋势的核心要素。然而,马来西亚可能受种族及宗教因素负面形象及产业链国际化影响而面临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问题。这与教育体系的偏重理论及学历、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等因素有关。缺乏永续而高素质的人才库会影响到马来西亚在创新和设计方面的发展成效。

鉴于此,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精准对策,即针对特定具有发展潜能的行业,如电子业(半导体、芯片),矿物业(锡铁矿等),智能农业(无人机、农业大数据)以及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

综上所述,马来西亚一直无法成功转型很大程度是受到金融环境的诸多限制、政策制定的严重不足以及人才计划失去吸引力的问题所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善金融环境,制定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并加强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措施。政府方面可以在决策层面制定良好方针并加强执行效率,从而为马来西亚创造更有利于转型的环境,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和创新的发展。


(一)如何改善官员执行力

马来西亚在转型的路上缺乏执行力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官员的素质和背景。官员的素质能力和执行力效率,对于执行政策和推动转型举足轻重。如果官员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可能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尤其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有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官员来引领和推动变革。

官员的选拔机制也可能对执行力产生长期影响。如果选拔官员的标准主要是基于政治及种族因素而非专业素质,可能导致官员队伍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格局视野和从商经验。因此,设法建立一个具备公正、透明和有竞争力的选拔机制,能够吸引和选拔出更多有胜任能力的精英官员,有助于提高整体执行力。在整个过程中,也要从教育领域下手,提高各大专院校与企业的接轨度。

其次,官员的培训和发展也是关键因素。如果官员缺乏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可能无法紧随跟上新时代快速变化的转型需求。面对这个问题,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供官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助于提升他们面对难题时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当然,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必须为办事能力值得嘉许的官员制定完善的生涯规划、薪酬退休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马来西亚的官员队伍中也有一些优秀的人才,他们在推动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确保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二)如何善用独特优势

马来西亚在转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当中涵盖: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多元文化和语言优势,以及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橡胶和棕榈油等。这些资源为马来西亚在能源、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未来的工业升级及增值效益提供了基本盘优势,有助于推动整体经济的多元化和结构性转型。

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马来西亚也是一个融合多元文化和多语言的和谐包容型国家,拥有马来、华人、印度人、原住民等多个族群。这种多元文化和语言背景为马来西亚在国际贸易、旅游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优势,如可通过马来族群接轨国际清真市场、华人群体接通中华文化以及印度群体接触印度文明,更是有助于推动人与人交流为本的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

事实上,马来西亚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各个层面的经济转型,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吸引投资和促进创新。例如,当局设立了多个产业发展机构和投资促进机构,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等。这些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为马来西亚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提供了动力。


(三)如何从危机中转型

尽管我国在转型的进程中面临不少挑战,且阻力不小,但仍然有机会实现翻盘,成功转型。

前提是我们必须加大投资新兴产业,致力于提升教育和人才培养,并且推动可持续发展。马来西亚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例如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和创新科技等。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创新性,有助于推动经济多元化和提升马来西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另外,马来西亚可以加强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新型人才。这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提升人才的竞争力。在此,也要呼吁企业界应积极善用政府提供的平台,如为提高马来西亚人力资本与员工工作能力和素质而推出的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以及为确保马来西亚劳动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

此外,马来西亚可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转型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推动绿色技术、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等,马来西亚可以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并获得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我们乐见,政府指示国内涉及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领域的行业、企业领导人、企业家和公民社会倡导者,受促与相关部门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政府也多次重申优先考虑以ESG为重点的发展计划。


(四)正视人才流失的现象与因素

马来西亚确实面临人才流失和质量不足的问题,薪资因素是其一。马来西亚人才市场存在严峻挑战,包括人才过度流失、技能不匹配和培训不足等。这些问题导致了整体人才的供应不足,尤其是在高技能、高科技、高增值领域。

深思马来西亚长年处于较低薪资水平的现象,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即劳动力供需失衡、低技能劳动力占比高、经济发展缓慢以及低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首先是马来西亚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即需求超过供应。这导致了一些行业和职位的竞争激烈,雇主在薪资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其次是马来西亚劳动力市场中,低技能劳动力的占比较高。这些工作通常薪资较低,因为竞争激烈且替代性较高。高技能岗位相对较少,导致高技能劳动力的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了薪资水平。

随后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加上近年受到疫情肆虐以及政局动荡的双重打击,在一些关键产业和工业领域尤其深受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对薪资水平有直接影响,如果经济增长不够强劲,薪资水平也难以大幅提升。马来西亚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这也限制了企业提高薪资的能力。低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同样的工作量下,所创造的价值较低,从而难以支撑较高的薪资水平。

单元种族政策的负面影响,令不少非土著专业人士滞留在国外。近期包括不少土著专业人士也因国家的保守宗教因素而决定移民国外。

要解决上述难题,必须从外劳优化结构下手,即设法从靠传统资源、原材料、劳动力撑起的制造业转型至以素质取胜的服务业,再从服务业提升至以人才和技术含金量为王道的高科技产业。同时,落实不分种族,以专业能力为依归的人才政策,才能根本解决我国人才外流困境。


(五)如何有效提高薪资水平

为了提高马来西亚的薪资水平,需要对外展示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提升教育质量和技能培训、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制定足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良好政局和友善政策,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促进高技能岗位的增长,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薪资水平的提高。

虽然马来西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一些行业和公司开始提高薪资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政府也在努力通过政策措施来推动薪资增长和提高人才的价值。

因此,马来西亚的人才问题不仅仅是薪资问题,还涉及到国家政策,人才供应和培训经营生态等方面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等,共同努力提高人才水平和薪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