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并非完全背离,也非绝对冲突。都市的建设,市民应该都有权参与建言献策。特别是公共建设,涉及公众利益,更是无庸置疑。
捷运公司准备动用苏丹街的地段兴建捷运,以改善市民出行的便利,整体考量应该是便民的,但执行过程如果逆民意而行,那就是等同借“便民之名”,行“扰民之实”,这是广大市民所难接受的。
当地受影响的业主及居民,以及关心历史社区与文物遗产的人士都有 “知的权利” ,他们要知道发展的真相以解疑惑与焦虑。
民主社会讲求的是沟通,我们认为直接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是必要而迫切的。事实上,凡是涉及公共建设,作业透明化是避免引发社会矛盾与对立的手段,发展商与政府岂有不明的道理。我们坚信,由捷运公司或政府召开公开的听证会来直面业主、居民与公众,听取民意,才可能解开许多疑团。
对吉隆坡市民,乃至于全国人民的话语权,不应该掩盖在武断的决策中。一意孤行,只会使政府发展的本意与民众的期待产生对立。
文物与历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追本朔源,更是一个根的问题。文明国家都以发掘文物、修缮文物、弘扬文物以彰显历史为荣,并借历史来还原城市的人文精神与面貌。其实,文物古迹不单见证了城市的兴衰成败,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城市组成中的重要环节,而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与传承性因此才有了凭借。
钢骨水泥堆切起来的城市,不论多么繁华与壮丽,如果没有历史的依托,也只会显示其贫脊。对一座城市而言,政府重视文物,就因为历史遗产往往同时能促进旅游发展,为国家创收。
苏丹街会引发各方争议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主要是这个地区是吉隆坡最早兴起的街区之一,也是华人在吉隆坡开埠和参与建设的历史见证。如果政府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整体考量,忽视城市最重要的历史因素,最终必然会伤害城市的人文精神。对苏丹街破坏,也等同变相摧毁国家的文化遗产,直接破坏我国少有并且国内外极负盛名的历史社区。
鉴往知来,曾是华人数百年来落地生根、辛勤开垦见证的马六甲三宝山,70年末到80年代初也几乎面对被铲平的厄运,以及有超过百年历史古迹的吉隆坡广东义山在2000年初也遭受著令搬迁的困境,当时幸得华团的发起,华社的响应,捍卫义山主权运动形成风起云涌的壮举,才可能让我们留住历史,免成遗憾。
首相署在国会针对苏丹街的言论谈及“不改道、不拆店、不保证归还业主 ”的方案,令人关注。其中“不保证归还业主”可视为等同于变相收购或征用业主的土地,罔顾业主的权益与利益。捷运负责人一方面宣称不会征用苏丹街业主的土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却不时催促业主提供产业估价,令人不得不怀疑其两面手法的动机,是否最终还是要逼迫业主就范。同时,政府一日不解除征用苏丹街土地的宪报,业主必然忧心将多于放心。
广纳建言,不必舍近求远,国内的学者及专家都可以贡献良策,如果绕道能兼顾到捷运的需要,又能确保历史与文物的保存,那何乐而不为。隆雪华堂将肩负使命,跨族群动员,结合文化,文史,文物等工作者及学者专家,共同捍卫苏丹街,同时也要唤醒民众对保留历史文物遗产的重视。
历史文物一经破坏,就无法复元。历史不会重来,文物不能重塑。捍卫苏丹街,不分族群,人人责无旁贷。